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

「沒看過這本書千萬別找醫生」閱書心得

「沒看過這本書千萬別找醫生」閱書心得
人有生老病死,如何追求健康的身體,長壽的人生,條件大多數人都曉得,說得也可以頭頭是道,但做到的人或許只有半數吧!每個人從幼兒時開始出現疾病症狀,例如感冒、腸病毒、過敏性鼻炎及皮膚炎等免疫性疾病,提升自我的免疫力是很重要的,而現在的人生病了,頭痛就吃頭痛藥,皮膚過敏就吃抗生素及擦類固醇,胃痛就服用制酸劑等等,吃再多的藥物,聽了醫生的話,還是解決不了問題,疾病不該治根不治本。
當人體一旦生病時,開始表現出一些症狀,例如糖尿病患者,喝多尿多吃多,傷口不易癒合,末梢循環差,也透過醫學科技檢驗,檢驗出血液血糖數值,讓自我了解健康問題;身體感到不適時,有許多原因,病因不是單一個問題造成,症狀會隨著生活作息習慣(過度疲勞或熬夜),飲食方面(吃重口味、暴飲暴食、吃冰冷),情緒方面(易怒、緊張焦慮,壓力)等長期習慣,也因個人體質不同,表現出不同徵兆。
症狀出現要找出原因,無論是什麼病,症狀相同但疾病不同,可以依賴科學檢驗,但要追求真相,不可急病亂頭醫。
現在的醫生依疼痛部位給藥居多,在就醫時,患者有權利追求了解問題,並不能完全聽從醫生的話,尤其是西醫,而許多症狀出現,是因服用藥物而造成,藥物一直在累積服用,看醫生要找對的人找對科別,也不要亂聽信偏方,亂用成藥,身體是有生命的,一旦生病了,藥物不是萬能,藥物是越吃越少,讓身體負擔減少,而從簡單的飲食,持之以恆的運動等去治療才是最聰明的。

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

十二月好書推薦:沒看過這本書,千萬別找醫生

十二月好書推薦
書名:沒看過這本書,千萬別找醫生

作者:山田修,吉良有二著

出版社:人本自然

前言

我該看醫生了嗎?
  ]
碌碌奔忙的現代上班族,有時難免要強忍身心的不適「戮力從公」。你是否也面臨這樣的難題──無法分辨身體發出的訊息,究竟是單純的疲勞引起?還是疾病造成?抑或是大家都曾經驗過的暫時現象?到底該不該為了它去看醫生呢?想要在事業上專心衝刺,上班族首先要將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管理列為所有風險管理的第一步。如能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,很多疾病都是可以完全治癒的。及早對症處理,也能減少醫療費用的開銷。

而另一方面,當我們感到身心違和的時候,往往不知道要尋求哪一科醫生的協助。
萬一不幸罹患疾病,很多時候,主治醫生的熱忱及判斷都會決定診斷和預後的結果。還有不少疾病,需要與其他科別一同會診,充分掌握全身的病況,才能加以治療。這也就意味著,我們必須努力充實最新的醫學常識,明白應該向哪一科醫生求助。

站在醫療第一線,直接面對患者最早求助的「基層醫療(Primary care)醫師」,其重要性在今天已經受到正視;而本書的目標,就是成為大家所能夠倚重的「基層醫療書」。本書網羅了任何人幾乎都曾經驗過的症狀和症候,用簡明易懂的解釋,從身心發生的各種徵象,說明健康相關的應有常識,並建議讀者應該在何時、看哪一科醫生。另一方面,書中也大量引用了的插圖和照片,進行專門解說,因此當讀者因為生病而接受醫生的診療時,本書也有助於理解醫生的診斷和說明。

本書是由兩位不同專業領域的臨床醫師執筆,然而他們並不自限於專門的範疇,舉凡身為醫生所應該具備的最新醫療資訊,他們都網羅進來。

有人說「善選醫生就能延壽」,本書也將談到「如何選擇值得信賴的醫生」和「如何成為明智的病人」。感謝讀者對本書的信賴,若能得各方賢達不吝批評指教,則甚感榮幸之至。

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

90%的病自己會好!-閱書心得

90%的病自己會好!-閱書心得
藥是良藥也是毒藥,在台灣罹患慢性疾病的患者都有滿滿的藥,從胃藥、降血壓高、降血糖、降血脂藥、清血管、解熱鎮痛及消炎等等,從罹患疾病的開始,每日三餐服用,外加保健食品林林總總是很嚇人的,對健康幫助到底有多少?醫生的話不代表全部的,自己要有所了解,身體罹患疾病並非一日所造成的,透過飲食、壓力情緒、日常作息等等累積而成,在人的一生有數十年,但大多的疾病卻是從中年開始出現,說明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。
所謂的健康,就是在於生理方面(體內精氣、血液、津液及臟腑循環平衡,陰陽協調等),包括心理方面(心智、心神、心靈等),健康的定義很籠統,而生病的定義,治療的方法並不是適合每個人,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這就是西醫無法去了解的,去診斷治療疾病。
人都想要有健康的身體,人一旦生病了,心態上會產生徬徨無助,或急病亂投醫的,無論新陳代謝症候群、憂鬱症、中風或癌症過度依賴藥物不是根本,服用藥物或對於疾病要多聽多看多了解,讓身體生病很容易,但恢復健康藥要些時間,治療疾病時候,給自我多點耐心。
疾病最好的治療在於自我,不在於服用何種藥物多貴多有效,小地方去改變,從飲食生活去改變,從正向樂觀心態去面對,提升自己的自癒力,找出適合自己一套健康的模式,而運動是增加自我不生病最佳門路,運動有靜態的散步或瑜珈,動態的球類運動等,找出可以讓自己可以放鬆的運動,平日可以按摩身體,讓氣血循環,深呼吸一下或大笑幾分鐘,讓自我放鬆,把腳步放慢點,遠離生病的生活,其實一點都不難的。

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

90%的病自己會好之閱讀分享

90%的病自己會好之閱讀分享

想問問大家,大家對自己的健康的看法?是否覺得自己是健康的?依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對健康的定義:「是生理、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,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。」同時也想問問大家,若您覺得自己並不是屬於健康,或你本身患有一些慢性疾病,試問,您又有想到什麼改善的方法嗎?許多人都會回答說,醫師說要吃藥,吃藥對我會有幫助,所以服藥是最好的方法。但往往大家都忽略藥所帶來的副作用,也沒有想到除了吃藥之外,我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?

常聽到患者說:我有高血壓糖尿病,醫師說,我要吃一輩子的藥,高血壓糖尿病是不會好的,只能吃藥控制,我覺得很無奈。但我吃了藥之後,卻出現其他的副作用,每出現一項問題,醫師就多加一種藥,於是藥越來越多顆,但身體情況卻一直越來越不好,精神也不好。我常常想,如果吃了藥,讓自己的生活品質更佳不好,那何必要吃藥呢?同時也常有患者問起,最近彷間流行的健康食品維他命我買了一堆,價格不斐,據說對於保健身體很有幫助,想請問醫師,那個到底有沒有效啊?

或者這樣說會得罪很多人,但不管是藥還是保健食品,多吃都是無益的,日常生活飲食就是攝取維生素最好的來源。想要更健康,最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提高身體的自癒力。
 





中醫的理念並非「治療疾病」,而是「治癒病患」。同時中醫還有一個很獨特的特性­—治療未病,所謂未病是指體內平衡即將失衡的狀態,但疾病尚未發生,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,當身體發出警訊來提醒你,你就不可輕忽。就像火災一樣,不要等到火災發生才來救火,我們應該要把易燃物先清除,杜絕火災發生。

瑞 聯 中 醫 帶 您 一 起 認 識 高 血 壓

瑞 聯 中 醫 帶 您 一 起 認 識 高 血 壓

高血壓,想必大家都對這個疾病並不陌生,或許在您的家人或朋友中,就有人患有高血壓疾病。想問問大家,對於高血壓瞭解多少?血壓的數值應該多少,才算是正常的血壓呢?每當問起這個問題時,大家的答案都是不可高於140/90mmHg或者120mmHg/80mmHg。但我要告訴大家,不管您說的數據是多少,您答案是都是錯的。聽到這番話,想必大家都很疑慮,一定會想血壓數值到底要多少才是正常呢?中醫講求個人醫學(PERSONAL    MEDICINE),也就是一人一套的醫學,既然是一人一套的醫學,又怎有標準答案來衡量每一個人呢?況且血壓也會隨著年齡或情緒的起伏等因素而有所變動。很多患者都會說,每次在醫院量血壓數值都很高,常常都飆到160180,可是我在家裡量的時候,血壓值都很正常;醫師開給我的降血壓藥我都不知道要不要吃?也常有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問我:莊醫師,我的血壓160/90mmHg,吃了降血壓藥後,血壓降了可是卻覺得暈眩不舒服,不吃藥,我又好擔心,擔心會不會有中風的危險。


所謂血壓,是指心臟送出血液對動脈血管壁所施加的壓力。然而血管壁中存有大量的水,以維持血管的彈性,防止血管破裂。為了應付各種緊急情況的產生,人的血壓有著很大升降的空間,這是一種自我的保衛機轉。例如緊張時血壓會上升等,這也就是許多人在醫院量血壓,血壓總會偏高的原因,然而老年人的血壓值又會比年輕人的血壓值再高一點。中醫在治療高血壓上,結合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,辨證論治,並依據所出現的症狀,來探討造成高血壓的的原因,究竟是氣、血、水哪方面出現失衡,並依疾病的本因,對證治療,換言之中醫在治療高血壓上不單單只是把血壓降低,更著重於根本的治療。


日本醫學把高血壓稱為生活習慣病,顧名思義,高血壓與生活習慣有關。治療高血壓除了服用中藥來調理體質﹑達到氣、血、水平衡之外,同時也要從生活習慣上去做改變,例如
1.   避免吃太過於鹹的東西
2.   避免過於勞累
3.   維持體重及適度的運動
4.   避免吸煙或喝酒等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瑞聯中醫關心您的健康


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

認識眩晕

最近有對住台北的老夫婦前來求診,每次到了複診的時間,他們總著一大早就搭著車遊台北出門,總要經過幾次的轉車,才會到達診所。詢問了一下,原來他們是經由友人介紹,輾轉得知診所的位置。老太太多年來為了眩暈的毛病,一直深感困擾。但經幾次治療後,眩暈情況已改善許多。高興之餘,老夫婦也和身旁友人、親戚們一起分享這份喜悅。

辯證論治
中醫認為眩暈發生的機轉為,風、火、痰、虛為患,與肝、脾、腎等臟關係密切。臨床上依照出現的症候不同而分類如下:
肝陽上亢型:目眩兼手足發熱,心悸、失眠、盜汗、天旋地轉般的目眩、口乾等。其病因為肝的陽氣上升,擾亂平衡。
氣血兩虛型;目眩、呼吸困難、容易疲備、臉色蒼白、頭暈似要暈倒等。其病因為氣血不足,無法順利上達頭部。
痰濁中阻型;全身無力、總是想睡、沒有食慾、噁心欲嘔、休息後也無法得到改善等。其病因為痰阻礙了氣血上型的路徑。
肝火上炎型;頭暈目旋、耳鳴、睡眠過淺,偏頭痛等。其病因為肝氣帶熱上升,擾亂平衡。此症狀常見於壓力大且易怒的人身上。


1.睡眠要充足,避免過度勞累或熬夜。
2.緩和而適度的運動,例如慢跑、太極拳等。
3.應儘量避免涼性食物,例如冰涼飲品和西瓜、哈密瓜、柑橘類等生冷蔬果。
4.避免過度食用刺激性食物,例如燒烤、油炸辛辣以及含咖啡因的飲料。
5.平時動作宜緩和,儘量避免頭部劇烈晃動或快速轉動。
6.避免菸酒等刺激物
7.保持心情愉悅舒暢
8.氣血不足型,應避免一昧的,應諮詢專業醫師協助。
  瑞聯中醫關心您的健康

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

中 醫 談 女 性 更 年 期 障 礙

中 醫 談 女 性 更 年 期 障 礙

花媽,48歲,進入更年期之後,時常覺得眩暈、潮紅、心悸等,還伴隨情緒起伏大、易怒、焦慮不安。不僅僅影響工作效率,連帶家庭氣氛也出現緊張。醫師建議服用荷爾蒙,但花媽對荷爾蒙療法心有餘慮,於是決定服用中藥,幾週後,症狀明顯改善。

更年期,是女性性(腺)機能由成熟期邁入老年期的移行期,也是從生育期到不能生育期的過渡期。停經,是女性本身最先查覺的現象。所謂停經是女性由成熟期進入更年期的一種自然現象,主要是因為卵巢功能退化,造成月經停止,以最後一次月經停止計算,通常是以停經一年為確定診斷。由於女性荷爾蒙減少,所產生身體諸多的不適症狀,則統稱為更年期障礙。潮紅是女性更年期非常典型的症狀。

中醫認為氣、血、水是維持生命的三大要素,當氣、血、水異常時,身體就會出現疾病。氣的異常,可分為氣虛、氣鬱及氣逆。血的異常分為血虛及血瘀。水的異常則為水滯。中醫認為,造成更年期障礙的主因大多由血瘀所致,但有時也會同時出現氣的異常現象。血瘀,是指血的循環變差,血液停滯的狀態。故治療上以活血化瘀的藥方為主,再依個人體質加以調整。


瑞聯中醫關心您的健康

認識痤瘡

           


小花,22歲女性,為了臉部及背部的青春痘困擾不已,整日憂心仲仲,由於痘痘問題,讓生性內向的小花對自己更沒有自信心。小花開始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,雖然擦了藥痘痘有好了一點,但常常舊的還沒好,卻又開始長新的。醫師於是建議小花自費口服A酸,來改善痘痘問題。但在服用A酸兩週後,小花身體開始出現了副作用,全身皮膚乾燥搔癢,口乾舌燥等。經人介紹,決定看中醫調理體質,改善痘痘問題。服藥後不僅改善痘痘問題,就連便秘和月經不順也都治好了。


青春痘,醫學名稱為痤瘡,也是大家俗稱的面皰、粉刺等。造成痤瘡的原因,常見為荷爾蒙的變化皮脂腺分泌旺盛阻塞毛孔。中醫治病講求
辨證論治。青春痘在中醫證型上主要可分為四型,分別為(1) 肺經風熱型(2)血瘀痰凝型(3)肺胃濕熱型(4)肝鬱血熱型。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就是講求治病必求其本,找出造成疾病的本質來源,加以改善治療,這樣才能一勞永逸。


青春痘與日常生活作息緊緊相關,除了吃中藥改善體質之外,同時也要注意下列幾點:
(1)避免食用辛辣或刺激性的食物(2)高熱量及油炸食品應少食用
(3)須有良好的作息及充分的睡眠(4)勿聽信網路傳聞,隨意塗抹藥品
    瑞聯中醫診所 關心您的健康

認識腸病毒

腸 病 毒 也 可 以看 中 醫

海綿寶寶,4歲,咳嗽,流鼻水口腔出現小水泡﹑潰瘍,因喉嚨潰瘍疼痛導致不想說話及無法進食,四肢皮膚出現小水泡紅斑疹,高燒,發燒天數4天,發燒至39c,大便不暢,經診斷過後,為腸病毒。西藥吃了三天,持續發燒,於是由媽媽帶來就診。

海綿媽媽:莊醫師,海綿寶寶已經發燒好幾天了,整個口腔和舌部都破洞,四肢皮膚也出現小疹子,胃口不好,不想吃飯。西醫說是腸病毒,吃了幾天西藥,還是持續發燒,胃口依舊不好。莊醫師,腸病毒可不可以看中醫啊?
莊醫師海綿媽媽,腸病毒當然也可以看中醫,而且治療的效果很好。現在,我先幫海綿寶寶把脈診斷。
莊醫師:海綿寶寶,醫師叔叔先幫你把脈,那你先把手伸出來,讓醫師叔叔看一下。海綿寶寶,那現在我們要看一下喉嚨,我們張開喉嚨說”啊”,醫師叔叔幫你檢查一下。
海綿寶寶:啊。
莊醫師:海綿媽媽,海綿寶寶有每天大便嗎?
海綿媽媽:沒有,海綿寶寶已經23天沒有大便了
莊醫師:海綿媽媽,我先幫海綿寶寶開3天的藥給他吃,藥吃了會有點軟便拉肚子,冰涼的東西不要吃。要吃完後再請您帶海綿寶寶回來複診。
3天後,海綿媽媽帶著海綿寶寶前來回診
莊醫師:海綿寶寶你有沒有好一點?
海綿寶寶:醫師叔叔,我已經好了,喉嚨都不痛了
海綿媽媽:莊醫師,海綿寶寶好多了,吃了藥之後,一天大便23次,剛開始有點軟便後來有點拉肚子,大便稀稀的,但燒就退了,這幾天就都沒有在發燒了。嘴巴潰瘍的情況也明顯改善,食慾也比較好了。
莊醫師:海綿寶寶,醫師叔叔再幫你檢查一下喔。
莊醫師:海綿媽媽,海綿寶寶腸病毒的情況已經好的差不多了。
海綿媽媽:莊醫師,謝謝你喔。
莊醫師:海綿媽媽,不客氣。

現在就帶大家一起認識腸病毒
腸病毒是一種RNA病毒,盛行於夏天與秋天,可以經由飛沫或糞口傳染,腸病毒可以引起多種疾病,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。有些則會出現特殊的臨床表現,包括手足口病、泡疹性咽峽炎、無菌性腦膜炎、病毒性腦炎、肢體麻痺症候群、急性出血性結膜炎、心肌炎等。其中以泡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最為常見。
泡疹性咽峽炎:特徵為突發性發燒、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
手足口病: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,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,其次為軟顎、牙齦和嘴唇,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、手指及腳趾。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。
腸病毒的預防方法:
1.
勤洗手,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。
2.
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,以提昇免疫力。
3.
生病時,應儘速就醫,請假在家多休息。
4.
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。
5.
流行期間,避免出入人潮擁擠,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。
6.
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,尤其是孕婦、新生兒及幼童。
7.
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。